選擇研究主題

蘭花尖端生技

建置人工智慧影像辨識系統分析重要蘭花病毒病害 (詹富智)


image
詹富智教授與詹永寬教授團隊合作建立蘭花病毒病害數位資料庫並開發實際病變之CCD影像與數位影像建立資料庫之比對技術,製作蘭花病毒病害影像辨識軟體。研究成果已發表於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Tsai et al., 2022)。

蝴蝶蘭的 MADS-box AP3 基因受微核糖核酸所調控 (謝立青)

image
我們利用發展的降解體生物資訊分析技術平台,在大白花蝴蝶蘭發現與唇瓣和花瓣的形成具有相關性的 MADS-box AP3 基因受到微核糖核酸所調控,這發現增進了我們對受微核糖核酸介導調控的蝴蝶蘭開花過程的了解。

發現控制蘭花軸莖型態發育機制的基因 (楊俊逸)

image
楊俊逸教授研究團隊發現植物菌質體感染蘭花,可以改變其軸莖型態,使單軸莖蝴蝶蘭產生腋芽。此型態改變為SAP11 作用因子降解CYC2/3轉錄因子的結果。同時轉殖蝴蝶蘭35S:CYC2/3 RNAi 也呈現多軸莖的發育型態。

發現蘭花P code複合體基因之新功能

楊長賢講座教授發現調控蘭花花器之P code SP複合體之OAGL6-1同時具有調控花柄凋落之新功能,OAP3-1及OPI 則可抑制花萼之老化,更發現OAGL6-1/OAP3-1 可調控花器中花青素的量,進而造成顏色的變化。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Hsu et al., 2021)。

控制花朵發育四聚體複合物形成之關鍵方法之建立

楊長賢講座教授研究蘭花花被密碼(P code)四聚體複合物,開發了一種使用體內螢光共振能量轉移 (FRET)的策略,成功推測B功能蛋白同二聚體或異二聚體的各種異四聚體複合物在調節百合花被/雄蕊形成中共存。成果發表於Plant Journal (Mao et al., 2021)。

發現調控蘭花花朵老化凋落關鍵基因

楊長賢講座教授發現蝴蝶蘭中PaFYF1/2基因具有抑制蝴蝶蘭花朵老化的功效,未來可被運用在調控蘭花花朵老化及花期的實際應用上。成果發表於Plant Cell Physiology (Chen et al., 2021)。

FYF-like基因四聚體複合物之發現與功能分析 (楊長賢)


研究發現植物FYF-like基因,FYF/FYL1/FYL2及SOC1/AGL14/AGL19 皆具有調控花朵老化與凋謝之功能,並以本實驗室發展之距離測量技術,找出FYF蛋白質可與AGL15/18及AGL6/SEP1形成四聚體複合物(heterotetrameric complexes)以調控花朵之老化與凋謝,成果於2022年發表於Nature 系列期刊Communications Biology (Chen et al., 2022)。

發現蘭花中控制花朵大小之關鍵基因


楊長賢講座教授發現OnAAF/PaAAF基因可透過調控auxin的作用影響花朵大小,成果是首次在蘭花被報導。成果發表於國際兩大學會(ASPB及SEB)共同發行之期刊Plant Direct (Chen et al., 2019)

智慧永續食糧生技

疊氮化鈉誘導兩個水稻廣幅且長效的抗稻熱病基因(王強生)

image
王强生教授與陳良築教授、李文雄院士及農試所植病組合作,於疊氮化鈉誘變的水稻突變庫篩選抗稻熱病品系,定位水稻抗稻熱病基因,以基因編輯證明二個基因對稻熱病具互補抗性,且對187株參試菌株具廣幅抗性。

木薯POLD1基因於對抗木薯病毒之關機制 (格魯伊森姆)

image
木薯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有近十億人作為主要的卡路里來源,但木薯花葉病毒的感染導致其產量降低。顯性的CMD2基因座已被證實可有效抵抗木薯花葉病毒。我們發現CMD2型的抗病力是由區域內的POLD1基因上的單點突變所產生的。相關研究究成果已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

建立抗逆境及高產之C4模式水稻 (賀端華)

image
我們發現提升水稻中兩個植物NB-LRR抗病蛋白,可建立高水稻維管束密度之C4 模式水稻,且不影響植物的生長及產量。並成功人為合成組織專一性表現及同時調控多組基因之啟動子。此國際合作為建構C4-like水稻之重要突破,成果發表於 Plant Cell Report (2022) 及 Plant Biotechnol. J. (2022)。

以植物基因工程技術對抗隱性飢餓

Dr. W. Gruissem與多國學者合作,以基因工程技術,提高重要農作物的營養價值及產量,解決世界糧食危機及微量營養素不足之問題,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Van Der Straeten et al., 2020)。

發現木薯POLD1基因於對抗木薯病毒之關鍵機制

Dr. W. Gruissem研究團隊發現在木薯POLD1基因上的單點突變,有效提高木薯抵抗CMD病毒感染之能力,成果發表於Nature Communications (Lim et al., 2022)。

發現醣代謝調控及抗乾旱逆境相關的關鍵轉錄因子

賀端華院士發現抗乾旱逆境有關的轉錄因子。研究發現降低MYBS2的表現量增強了水稻對高滲透壓和乾旱逆境的耐受性以及水稻米粒產量。成果發表於PNAS (Chen et al., 2019)。

發現促進細胞分裂與逆境耐受性之大米關鍵基因RBG1

賀端華院士利用水稻TRIM突變株篩選出大米基因RBG1,促進細胞分裂速率及穀粒大小。成果發表於Plant Biotech. J. (Lo et al., 2020),論文圖片被期刋選為封面的特寫。

開發新型增加水稻含鐵量之策略

Dr. W. Gruissem在莖節中表現ZmYS1蛋白轉移鐵到韌皮部,以增加穀物鐵含量,在根周鞘細胞表現PS 外排轉運蛋白OsTOM1,增加水稻胚乳的鐵含量。成果發表於J. Exp. Bot. (Kawakami et al., 2022)。

以代謝工程技術增加木薯產量解決糧食危機

Dr. W. Gruissem藉由改善葉片光合作用效率、加強醣類的運送能力,及促進醣類在貯藏根轉換成澱粉,增加木薯的貯藏根與澱粉的產量。成果發表於Plant Journal (Sonnewald et al., 2020)。

建構高度組織與表現時期特異性啟動子之策略

羅舜芳助理教授開發具高度組織與表現時期特異性啟動子dTALE-STAP 系統。提供同時微調多個轉基因系統及代謝途徑調節。成果發表於Plant Biotech. J. (Danila et al., 2022)。

精準保健食品生技

發現改善化療藥物敏感性之植化素佐劑

顏國欽講座教授發現紅果釣樟果實、槲皮素、紫檀芪及熊果酸可促進抗 gemcitabine 化療藥物胰臟癌細胞株之凋亡、增加化療藥物敏感性之功效,可作為輔助胰臟癌治療佐劑。發表於 Phytother. Res. (Chen et al., 2022、Lin et al., 2020)、JFDA (Lan et al., 2019、Li et al., 2021)。

發現苦茶油可延緩阿茲海默症發生與惡化

顏國欽講座教授發現苦茶油可降低大鼠腦內氧化損傷、發炎反應,並調節腸道菌相組成,達到延緩認知功能退化及避免阿茲海默症發生與惡化。成果發表於 Food Funct. (Chen et al., 2022)。

開發菇菌多醣進行延緩老化相關試驗

謝昌衛教授利用國產菇菌類,如滑菇、金華菇等,進行人體皮膚老化相關實驗,透過細胞與人體試驗的平台,發現相關菇菌多醣具有延緩老化及提升皮膚代謝能力、抗發炎的功能。成果發表於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Hsiao et al., 2023)。

植物健康生技

協同蛋白突變輕症病毒以交互保護防治越南木瓜輪點病毒(葉錫東)

image
葉錫東院士團隊透過建構越南木瓜輪點病毒之具感染力載體,並且於協同蛋白上進行各重要位點之突變組合,結果顯示結合刪除(FWKG)與定點突變(F206L)為最佳組合,成功產生越南木瓜輪點輕症病毒,具有非常優秀的交互保護效果,且良好的穩定性,不回變成嚴重型病毒。成果發表於Phytopathology (Tran et al., 2022)。

發現植物賀爾蒙gibberellin可以調控竹嵌紋病毒的複製 (蔡慶修)

image
蔡慶修教授團隊發現病毒在感染植物時,調控葉綠體內的代謝途徑,促使植物的賀爾蒙Gibberellin的生合成,而GA的生成會誘導下游基因的表現,這些基因包括了可以幫助竹嵌紋病毒核酸複製的蛋白質CA與FNR。成果發表於New Phytologist (Huang et al., 2022)。

發現真菌Avr4效應蛋白之新功能


陳禮弘助理教授發現真菌Avr4效應蛋白與植物de-esterified pectin結合,促進植物細胞壁分解,幫助真菌於植物細胞間移動與感染,成果發表於Science Advances (Chen et al., 2021)。

建構輕症木瓜輪點病毒重組體降低株系特異性問題

葉錫東院士利用穩定的夏威夷輕症 HA 5-1攜帶不同株系病毒之CP區域片段為最佳重組體策略,可有效減少地利區株系特異性問題。成果發表於Phytopathology (Tran et al., 2021)。
葉錫東院士利用穩定的夏威夷輕症 HA 5-1攜帶不同株系病毒之CP區域片段為最佳重組體策略,可有效減少地利區株系特異性問題。成果發表於Phytopathology (Tran et al., 2021)。

建立高靈敏度蘭花病毒之檢測晶片開發技術平台

詹富智與王國禎教授製作微奈米複合結構電極檢測晶片,應用於無標記齒舌蘭輪斑病毒及蕙蘭嵌紋病毒檢測,亦開發檢測病毒之免疫生物晶片。發表於J.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Jian et al., 2018; Wang et al., 2020)、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Lin et al., 2022)。

建置蘭花病毒病害影像辨識之人工智慧系統

詹富智與詹永寬教授建立蘭花病毒病害數位資料庫並開發實際病變之影像建立資料庫之比對技術,製作蘭花病毒病害影像辨識軟體。成果發表於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Tsai et al., 2022)。

發現竹嵌紋病毒在植物細胞內的移動模式

蔡慶修教授發現竹嵌紋病毒需經由內質網膜到高基氏體再運往細胞膜,可藉由NbRabF1的small GTPase等啟動形成之囊泡體移動。成果發表於J. Exp. Bot. (Huang et al., 2020)。

發現病毒基因體複製與轉錄之新策略

徐堯煇教授利用結合核酸之蛋白質體學平台,鑑定參與竹嵌紋病毒(BaMV)複製之寄主蛋白NbPsbO1,發現其會開啟病毒轉錄。成果發表於Journal of Virology (Huang et al., 2021)。

發現粒線體蛋白參與病毒複製調控

徐堯煇教授發現BaMV感染後,粒線體會轉移到動態的BaMV複合體,並與病毒顆粒、複製酵素及雙股RNA一起被內質網包裹,並參與病毒複製。成果發表於Plant Physiol. (Lee et al., 2021)。

發現病毒入侵寄主之新機制

徐堯煇教授首度發現菸草防禦性Argonaute家族蛋白NbAGO10反而會幫助竹嵌紋病毒入侵植物,此成果驗證了病毒與植物之間的新關係,成果發表於New Phytologist (Huang et al., 2019)。

發現鍊格孢菌鐵載體生合成的調控機轉

鍾光仁教授發現鍊格孢菌Nac1轉錄子除了影響鐵載體生合成,亦調控其逆境反應、細胞發育與孢外分解酵素的生合成。成果發表於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Wang et al., 2020)。

發現重要果樹病原之致病機轉及與寄主揮發物之交互作用

李敏惠教授發現桃褐腐病菌可產生聚酮類代謝物,影響毒力並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長。發現三不同毒力之炭疽病株具34-kb序列缺失,影響毒力與生長。發現寄主乙烯對芒果炭疽病菌侵染的影響經由CaGa1調控。成果發表於Front. Microbiol. (Kao et al., 2022)